《大明嫡长子》

第12章 戏文(二)(2/3)

许多,他心中奇怪着呢,“济之,昨日去见了太子殿下,可有收获?”

  王鏊叹了声气,

  皇太子在读书的时候借故离开,

  他这种老学究一般情况下是很难接受的。

  现在还未正式的出阁讲学,东宫又尙属首次,因而捏着鼻子认了。

  但说起来,其实是心中失望的。

  “进府说吧。”

  其实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,

  一个太监进了撷芳殿,附耳说了几句,太子就说有事离开。早年间,一些顽皮的皇子会用这种法子逃过课。

  谢迁听了后也觉得味道不对,

  原本他想了很多种可能,就没想到是这一种。

  “为东宫出阁讲学一事,群臣和殿下之间争了许久。这次,也是因为殿下的孝心,想要为陛下分忧解劳,众人意识到殿下本身已有读书之念,这才作罢。在我看来,这是愿意等这几个月的关键。”

  谢迁有些忧虑,“若…先前那般只是殿下用来拖延时间之术,之后怕是……”

  王鏊先前陷在读书的礼节之上,对于朝政,还是谢迁更敏感些。

  现在他听了这话也意识到或许之后会有大麻烦。

  “唉……”

  “事情还未有定论,济之不必如此叹气。”谢迁劝说道。

  “于乔,此番在东宫对奏,我能感觉到,太子殿下不似寻常孩童,望之稳重有礼,教之聪明好学,论聪慧或不亚于当年的宣宗皇帝。有这样的才能,若能教导有方,将来哪怕是当今圣上亦有不及。但若……”

  谢迁明白了,“但若只是一种假装好学的姿态,就太可惜了,是不是?”

  王鏊不可置否,“我一人倒没什么,但大明、朝廷的损失可就大了。”

  “所以,济之更不可叹气,既然太子是可造之材,你我不更应当勉励而为,将太子教导成为一时英主吗?”

  王鏊受此鼓舞,心中失望稍缓。

  “学海无涯苦作舟,希望殿下也能明白这个道理。”

  正谈话间,府中管事忽然来禀告。

  “老爷,谢阁老。刚刚宫中传来一件如戏文般的趣事。”

  “喔?快快说来。”王鏊催道。

  管家说:“此事一传十、十传百。乃是太子殿下在皇后娘娘面前,救下了两名宫女。个中缘由,说是因为两名宫女行事不慎,险些冲撞了殿下……”

  听到这里,王鏊一紧张,他离开的时候还好好的,不会出啥事吧,“昨日冲撞的?殿下可有大碍?”

  “老爷放心,殿下无碍的。回到东宫之后,內侍官问:殿下今日为何饶恕那两位宫女?”

  “殿下说:她们是无意之举,我也没有大碍。不必过多苛责。”

  王鏊和谢迁都是极聪明的人,话说到这里,他们大概能猜到为何是太子在皇后娘娘面前救下了。

  太子饶了,可不是真饶了。

  关心太子的人,可不得把那两名宫女剥层皮?

  谢迁猜道:“该是殿下去的及时,陛下和娘娘还未来得及惩戒,才有救人这一说。”

  故事到这里,也就那么回事,不算什么。

  但管家又说:“好叫阁老知晓。此事传开,乃是因为殿下料事在前,回东宫之后便吩咐內侍官张永仔细关心了那两名宫女。否则,皇后娘娘一道旨意,又怎么来得及?”

  王鏊和谢迁下意识的相视一眼,“殿下竟思虑到了?”

  这便不简单了,不只是聪明,更是一种仁厚。一个太子,竟然愿意为了宫女花心思,这还不够仁吗?

  “是了。”

  管家的确认这让王鏊忍不住起兴击掌,“当年北宋仁宗忍渴而归,流为一时美谈。今我大明可出两世仁宗,必甚于赵宋!”

  这话不读书是听不懂的,但谢迁是谁?听完之后哈哈大笑,“可贺!可贺!”

  宋仁宗是评价极高的皇帝,在位四十二年,深受爱戴。

  说他忍渴而归,是指有一次宋仁宗在后花园行走,因为口渴一直往后看,但是什么也不说。

  回宫之后立马找水喝,吨吨吨的几大碗下去。

  这让身边的人疑惑,皇上想喝水还不容易,怎么会渴成这样?

  仁宗解释说:我刚才回头看,发现没有人准备茶水,如果我问起来,就会有人因此而被治罪了。

  由此,众人皆知皇帝的仁厚。

  文人大概都是喜欢这一类可以像故事一样说出来的事迹的。

  所以皇宫里的事,很快便传了出去。

  王鏊兴奋,开怀畅饮,并且立下宏愿说:“于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