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混在洪武当咸鱼》

第一百七十九章 三个糟老头,顶不上臭皮匠!(2/3)

没工钱,更别说有人给俺们盖房子哩!”

  番茄免费阅读小说

  “小的们听说您不仅给银作局的人开工钱,还给他们分房子,这不是活菩萨是啥!”

  朱允熥听到这话总算明白自己为啥捞了个菩萨的名头,敢情是因为这么点破事呀。

  干活拿钱,天经地义,这事没啥好说道的吧?

  再者说,自己之所以给他们分房子,也只是希望他们住得近点,能多点时间给自己干活而已,远远称不上善心、善行……

  然而,自己只是做了点“人”该做的事,就被这么多工匠称之为菩萨,这让他感到万分汗颜。

  这大明贵人的下限也太低了点吧……

  朱允熥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乌压压人头,略微酝酿下情绪说道。

  “诸位匠人们,你们的好日子来啦!”

  “从即日起,大明京师附近的所有作坊,都归我朱允熥管啦!”

  “我也不跟你们瞎吹牛,我只保证两点。”

  “第一,跟我干活有钱赚!”

  “第二,跟我干活有房住!”

  “第三,我让你们隔三差五吃回肉!”

  “第四……”

  “第五……”

  朱允熥每说一句,底下就欢呼一声。

  没人在乎他说话不算数,明明说好了只讲两点,却已经讲了七八点,甚至他们希望他再多讲几点,讲得越多越好。

  秦亨伯是知晓大明匠人之苦的,听到朱允熥的那番话,只给出一个评价。

  “如果此子真能做到那些,都不用说全部,哪怕只做到一半,那他都是大明匠人心中的菩萨!”

  杨新炉也附和道。

  “是啊!”

  “大明的匠户制度何其缺德也,把人祖祖辈辈固定在匠人的身份上,真是看不到半点希望。”

  “长此以往,将人们只会纷纷逃脱劳役,致使大明军械废弛,兵将们再无合手兵器可用。”

  高明小声地都囔一句。

  “某人但凡多读几本史书,都不至于全盘照收蒙元的制度……”

  “蒙元的制度何其粗糙,也只有那谁当个宝似的……”

  秦亨伯和杨新炉听到这反贼的话,不约而同地向两边各迈一步,表示跟这个反贼不是一路人。

  高明见两人这般胆小怕事,哼哼一声也不再多嘴了。

  毕竟,非议当今陛下,他自己也挺忐忑的。

  朱允熥今天过来就是跟工匠们打声招呼,然后在黄立恭的带领下,参观一下军器局的生产环境,以及住宿环境等等。

  一个时辰后,朱允熥面色沉重地从军器局走出来,心里只有一个想法,这地方可以拆了!

  生产方式落后不说,生产环境还差得惊人。满地都是红色的铁锈,在配合着横流的污水,呈现出一种玛瑙色的肮脏。

  工匠们住的地方也惨不忍睹,就是几根棍子支撑的棚子,四面没有墙不说,地面上也只有一堆稻草。

  就这样脏乱差的工作环境,还指望能打造出合格的兵器,皇爷爷也是心大!

  “黄大人,这里已经看过了,带我去别的地方转转吧……”

  “诺!”

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,朱允熥跟着黄立恭走访了,城外的冶铁作坊,以及隶属于内府监,专门用于生产马鞍等军用设备的兵仗局。

  相对来说,兵仗局直接归宫里管,环境比军器局这边强出不少。

  但依然存在产能低下,人浮于事,原材料紧缺等种种弊病。

  不过这倒也不能说官府无能,实在是大明的匠户制度太坑了,换成是谁来都没用。

  因为这东西从建立之初,就不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,而是为了方便统治者收税用的。

  蒙元时期如此,朱元章建立大明后原样照搬,也是本着此等目的。

  在这种制度下,匠人不仅要世世代代为工匠,还要每年给官府干上三个月的活。

  这期间没有工钱,官府只提供少量的盐巴和粮食。

  如果粮食能让人吃饱,其实也还好。关键是各级官吏上下其手,都将这些免费的劳力当成了私产,想尽办法从他们身上刮油水。

  因此,大明的匠户制度,基本上在老朱活着的时候就有不少逃亡的事情发生,到了朱棣之后更是逃亡成风,没人愿意再给朝廷干活了。

  朱允熥经过几天的观察,再结合三位师父的教导,总算对大明的匠户制度有一定了解。

  朱允熥只用了一个下午,就将给皇爷爷的条陈写好。晚上拿给三个师父看,三个师父看过后先是狠狠地夸奖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