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朕真的不务正业》

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个良好的开端(4/5)

个墩台远侯急匆匆的跑进了义州州衙的正厅,俯首说道:“报!倭寇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军团,小西行长、加藤清正、黑田长政等人率兵,围困临津,三日攻破,临津守备死战而亡,开城岌岌可危!”

  倭寇在过年后,从汉城分为了三个方向,开始继续进攻,三面合围之下,临津被攻破。

  “开城已经是最后的防线,开城破则平壤无法固守,败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。”马林迅速做出了判断,兵败的时候,就会一直败,只有打出一场大胜,才能把涣散的人心凝聚。

  临津本来是个好机会,但倭寇的攻势极为迅猛。

  “会有更多的流民涌入义州来了,救还是不救”赵吉询问马林的决策。

  “救。”马林立刻说道:“大明救不了他们,他们得自救,现在立刻对义州地面进行军管,城中所有的粮食、田亩,全部收缴后,配给供应,救是当然要救的,但所有流民都要做工,垦荒、修桥、修路、修建港口、码头。”

  “义州本身有丁口七万,流民不断涌入,流民数量可能超过十万,夏收在六月份中旬,这近半年时间,最少需要三十万石的粮食,义州有这么多粮食吗”

  马林的文化课可是在老爹的鞭笞下过了关,关于这么多人吃多少的问题,马林很快就得到了一个答案,为了防止意外事情发生,马林进行了最保守的估计,三十万石。

  “不知道。”义州方面的官员,面面相觑,他们也不知道义州能收集多少粮食来。

  “赵千户,你来找粮。”马林立刻做出了安排,朝鲜的人根本指望不上。

  任何文章都需要逻辑性,但利益博弈的时候,往往是不用考虑逻辑的。

  作为朝鲜的王,李昖已经在汉城抛弃了一次他的百姓,这一次平壤之战,李昖会不会再次抛弃他的百姓呢马林认为李昖一定会,这家伙是个惯犯了。

  马林、赵吉希望能够解决义州战争流民的问题,这也是有利益考量,一旦真的安抚了这些流民,这些流民就是大明在朝鲜征战的最大支持,甚至是大明灭倭战争的最大支持。

  安抚这些流民,马林选择了对义州本地的地主出手。

 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,桥梁顺利架了起来,是一座巨大的石桥,这座石桥,长二里,宽三丈,有桥墩十三个,十二孔,这座桥唯一的问题,就是会封锁江面,但就是战争时架桥,真的要进行航运的话,战后有空拆了再建就是。

  而第五天的时候,赵吉终于把义州地面所有的粮仓给抄没的一干二净,在大明军占领义州的第二天,配给就开始了,到第五天时,赵吉一共从义州地面收集了四十三万石的粮草,除了足够义州解救流民之外,也能供应大明骑营两月使用。

  “粟麦荞豆麻黍等共计四十三万石已经入库,另有草料十五万束入库,撑到夏收没有问题,这十五万束草料会在义州附近营造茅庐,并且每家给草料十二斤取暖。”赵吉看了一圈继续说道:“目前辽东军一千二百名化整为零,带领义州百姓垦荒,因为粥棚开设,干活儿的热情很高。”

  营造茅庐安置百姓,是不营造就会冻死,而给草料取暖,是因为草料是穷民苦力唯一能取暖的东西了。

  这一千二百军兵在应昌干的最多的活儿,也不是打仗,而是垦荒、挖沟渠、水井,营造营堡,毕竟大明拿下应昌没多久,土蛮汗到大明京师做了王爷,而俺答汗在万历九年被大明斩首示众,大规模战争结束,剩下的都是剿匪。

  在王如龙到辽东后,赵吉因为很能打被委派到了九连城,这一千二百军兵,现在的主要职责不是打仗,而是带领百姓生产。

  朝鲜已经实质性亡了,大明又不可能无限制的运送粮草,流落到义州的难民,只能自救,朝鲜国王不救他们,大明救不了他们,自力更生,丰衣足食,这就是垦荒的意义。

  和大明多数百姓一样,朝鲜的百姓也很勤劳,在短暂的五日小规模骚乱之后,慢慢稳定了下来,主要是大明军在,这些百姓们选择了相信大明军。

  “我们收到了新的消息,李昖离开了平壤,向义州而来。”马林面色凝重的告诉了所有人一条坏消息,李昖又又又跑了。

  在汉城逃跑,在开城逃跑,现在在平壤逃跑,扔下了他的百姓,扔下了军兵,带着宗室和文武大臣向着义州而来。

  赵吉嘴角抽动下,厉声说道:“这个畜生。”

  李昖在平壤能撑三个月,大明军就能抵达朝鲜,到时候,为了团结一心齐心灭倭,大明皇帝可能捏着鼻子让这个畜生入明做个离线王爷,结果李昖又跑了,平壤陷落已经成了一个时间问题。

  “我们要不要驰援平壤”赵吉眉头紧蹙的说道:“没了平壤,再往北来,无城可守了,平壤好歹也是座大城。”

  马林深吸了口气说道:“驰援是一定要驰援的,昨日定州、安州文武来降,我带先锋营赶赴安州,随时准备支援平壤,若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